
這是最常見的錯誤來源,尤其當同時使用傳統收銀和多元支付時。
問題核心:
記錄的是「發票開立日」,但銀行記錄的是「實際入帳日」。
信用卡/第三方支付:顧客在今天(11月30日)刷卡消費並開立發票,這筆收入被記錄在 11 月帳上。但支付服務商可能在 3 天後才將款項撥入銀行帳戶(12月3日),這時11 月銀行結餘就會少計這筆錢。
應收帳款(月結):今天將貨品賣給 B 公司並開立發票,但雙方約定月結 30 天,因此記帳系統記錄了今天的收入,但實際現金要下個月才會收到。
解決方案:
在記帳時,必須明確區分兩種帳:
損益表帳(權責發生制): 以「發票日期」為準,記錄營收和費用,用於了解店面的真正獲利能力。
現金流量帳(現金收付制): 以「款項實際進出」為準,記錄銀行餘額和現金流動,用於與銀行存摺對帳。
→導入能處理「應收帳款」和「待結算款項」的記帳軟體,能自動處理這些時間差。
盲點二:費用發票的「公私混淆」與「漏登」
小店家的費用發票零碎又多樣,很容易發生公務與私人的混淆,或因疏忽而漏記。
問題核心:
老闆通常只有一個錢包、一個銀行帳戶。有時可能用店裡現金支付私人午餐費,有時可能用個人信用卡繳納店裡電費。
公私混淆: 導致店面帳上多了一筆不該有的「支出」或少了一筆該有的「費用」。
非營業費用漏記: 例如,銀行每個月收取的轉帳手續費、金流服務商的交易抽成,這些費用雖然沒有紙本「發票」,但都是實實在在的營運成本,極容易被忽略。
解決方案:
設立專用帳戶:盡可能將店面與個人的金流分開,用單獨的銀行帳戶和信用卡來處理營業收支。
建立「老闆往來」項目:當發生公私混淆時,應將此類交易歸入「老闆往來」或「業主往來」項目,未來再從個人資金補回或提領,確保店鋪的損益帳目乾淨。
記錄無發票費用:對手續費、月租費等自動扣款的費用,設定記帳提醒,確保每一筆費用都有記錄。
盲點三:未區分「成本」與「資產」
對於需要採購設備或大量原物料的店家來說,如果沒有區分「成本」和「資產」,將會導致單月損益失真。
問題核心:
不是所有「支出」都是當期的「費用」。
原物料(成本):採購一批 $10,000 的咖啡豆。只有當咖啡豆實際被煮成咖啡賣出去時,這 $10,000 才成為「銷貨成本」。如果年底倉庫裡還有價值 $2,000 的咖啡豆沒用完,這 $2,000 屬於「存貨」(資產),不該計入當期費用。
解決方案:
重視存貨管理:對於主要產品的原物料,應定期或季度進行盤點,並在記帳時區分「進貨」(增加存貨)與「銷貨成本」(消耗存貨)。
從發票記帳到數據決策
當發票資料能正確整合至記帳系統後,店家就能更輕鬆進行:
‧ 支出與進貨分析
‧ 各月營收與稅額預估
‧ 庫存與銷售成本核對
這些數據不僅能讓帳對得起來,更能協助老闆掌握實際營運成果,提早發現利潤異常或現金流壓力。
別再「月底抓狂」,讓系統幫你先對好帳
記帳的目標不只是為了報稅,更重要的是為了掌握店家的真實營運狀況。只要能掌握現金流的時間差、區分公私費用、並正確認列成本與資產,帳目自然會清晰且一致。讓帳務更新即時、報稅順利,也讓「帳對不起來」這句話成為過去式。
發票記帳工具推薦→鼎新A1快記帳
專為不懂會計的使用者設計,支援發票掃描/圖檔上傳記帳功能,流水收支記帳簡單易用,憑證圖片上傳留底,不僅提供即時的資金與應收付報表,還能像會計系統產生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三大財務報表。介面簡單好上手,有疑問皆可於上班時間諮詢線上文字客服。
立即免費試用,30秒快速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