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文/

經營秘技

庫存管理指標3:庫存成本─降低庫存持有成本的策略

對任何企業來說,庫存既是一項資產,也是潛在的負擔。有效地控制庫存成本,能夠幫助企業提升資金利用效率並增加利潤空間。本文將探討庫存成本的組成及其對企業運營的影響,並提供降低庫存持有成本的策略。
什麼是庫存成本?
庫存成本(Inventory Cost)是指企業為了保持一定庫存水準而產生的各種費用。這些費用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類型:

持有成本(Carrying Cost):企業為存放庫存而產生的各種支出,包括倉儲租金、保險、維護費用及庫存折舊等。這些費用會隨著庫存量的增加而上升。

訂購成本(Ordering Cost):每次下單或補貨時產生的成本,如採購人員工資、運輸費用、供應商手續費等。每次訂購會產生固定成本,訂購頻率越高,訂購成本總額就越大。

缺貨成本(Stockout Cost):當庫存不足以滿足客戶需求時,企業可能會遭受銷售損失,進而損害品牌聲譽。缺貨成本通常包括因供應不足導致的銷售損失、顧客流失及品牌形象損害。

整備成本(Setup Cost):特別是在製造業中,整備成本指的是生產設備調整或設置費用,當企業要生產不同產品或更改生產線時,這類成本會上升。

庫存成本的重要性
庫存成本的控制直接影響企業的營運效率和財務狀況。過高的庫存持有成本會使資金被大量佔用,影響現金流和投資回報;而過低的庫存可能會導致供應中斷和銷售機會流失。因此,企業需要在庫存持有、訂購及缺貨成本之間找到平衡點。

降低庫存持有成本的策略
1.優化庫存量,設定合理的再訂購點(ROP)

根據產品的銷售週期和市場需求波動設定合適的再訂購點,確保不會出現超額訂購或缺貨的情況。使用庫存管理系統(如ERP系統)來自動計算和調整再訂購點,可以有效減少手動操作和計算錯誤。

2.使用經濟訂購量(EOQ)模型
經濟訂購量(EOQ)是一種確定訂購批量的數學模型,其目的是在訂購成本與持有成本之間找到平衡點。通過EOQ計算,可以確定每次訂貨的最佳數量,減少總成本。

3.實施Just-in-Time(JIT)生產管理
JIT管理是一種盡量減少庫存持有的策略,在需求發生時再生產或補貨來減少庫存持有成本。這種策略特別適用於高庫存持有成本和產品週期短的行業。

4.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與供應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協商縮短交貨週期或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可以有效降低企業自身的庫存壓力,提升供應鏈靈活性。

5.進行ABC分類管理
將庫存分為A、B、C三類,針對A類重要產品進行嚴格管控,而對B、C類產品則採取相對寬鬆的管理策略。這樣可以將更多資源集中在重要商品上,減少不必要的庫存持有。

6.優化倉儲設施與布局
合理的倉儲布局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降低存儲和搬運成本。採用自動化倉儲管理系統(如WMS)來提升倉儲運作效率,可以減少勞動成本和時間成本。

7.使用數據分析預測需求
結合歷史銷售數據與市場趨勢,使用數據分析工具進行需求預測,可以幫助企業更精準地制定庫存策略,避免因預測不準確而產生過多或過少庫存的情況。

案例參考:降低庫存成本的成功策略
某電子產品製造商的庫存成本優化策略
該企業以往面臨庫存積壓及高額持有成本的困境。經過深入分析,他們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1.將產品進行ABC分類,針對A類關鍵元件提高訂購頻率,以減少存貨積壓風險。
2.與供應商合作,實施JIT策略,縮短交貨週期,減少庫存持有量。
3.使用ERP系統進行再訂購點的自動調整,確保庫存水平與實際需求相符。

最終,該企業成功將庫存持有成本降低了30%,並顯著提高了資金周轉率和現金流狀況。

結論
庫存成本是企業在庫存管理中需要持續優化的關鍵指標。透過合理設定庫存量、使用庫存管理工具及與供應商合作,企業可以有效降低庫存持有成本,提升資金利用率。同時,企業應根據市場需求波動和供應鏈情況及時調整庫存策略,確保庫存管理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鼎新A1雲端進銷存
簡單易用的跨裝置雲端系統,只要連網,免安裝,建立日常進銷單據即可提供庫存管理、銷售統計、利潤分析等超過40張進銷存及財務類報表,也能轉出資料為Excel做更多數據分析與應用,助您提升營運效率和優化作業流程。想串接電商訂單、開立電子發票、做財務和會計帳也沒問題!
現在免費試用,30秒快速開通

以上內容喜歡就用力分享出去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