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文/

經營秘技

什麼是具結構性的獲利能力?有哪4個關鍵

簡單快速再了解財務報表,尤其他是中小企業、新創企業老闆做為判斷經營狀況良莠與否的重要工具,只要透過財報數字便可以了解掌握企業的獲利能力是否具備好的結構性,而並非只是僅看表面的營收或利潤數字,我們蒐集了相關財經專家的觀點,通常一間企業如果具備結構性的獲利能力,通常會包含以下四個關鍵要素:

 

1. 獲利成長率高於營收成長率

企業的獲利成長率應該是要高於營收成長率,這代表公司不僅是在擴展市場,同時還能有效的提升利潤,例如若企業的營收成長5%,但獲利成長卻僅只有3%,有可能表示是成本上升或毛利率下降,這樣則會影響企業的長期競爭力,此外,企業同時也應該關注毛利率上的變化,讓營收成長能帶動獲利提升。

2. 營業費用與獲利結構平衡

企業的營業費用(像是行銷、管理、研發費用)應與獲利結構保持平衡,假設營業費用增長的過快,有可能影響並侵蝕獲利能力,例如,過度投入行銷費用但卻未能有效帶來合理相對應的銷售成長,這樣是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穩定性,因此,中小企業主需要時常定期檢視費用結構,妥善將公司的資源合理分配,有效優化各項成本的控制。

3. 損益平衡點控制在低點

如果公司經營的損益平衡點越低,意味著企業能在較低的營收水準下達到盈虧平衡,降低財務風險,所以建議企業老闆們應該要透過提升變動費用比例、降低固定成本達成此目標,像是,可以透過租賃設備而非購買、優化進銷存上的供應鏈管道等方式,都能有效降低固定成本開銷,提高企業經營的靈活度。

4. 良好的獲利能力與內部籌資能力

中小企業應具備穩定的獲利能力,並且能透過內部資金運作成長,例如透過了解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或資產報酬率(ROA)等指標審視,假若企業能有效控管資本,提升資金回報率,能減少對外部融資的依賴,從而降低財務上的風險

具結構性的獲利能力不僅只關乎財務表現,他足以影響企業經營的長期競爭力。透過公司的獲利成長率高於營收成長率、平衡營業費用與獲利結構、降低損益平衡點,以及提升內部籌資能力,期望購透過企業能夠建立穩健的財務基礎,並做好長期發展,這些財務管理原則不僅適用於中小企業,也能幫助新創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步。


資料參考:商業周刊

圖片來源:Pixabay

鼎新A1雲端進銷存+電商訂單+雲端會計免費試用30秒快速開通!

以上內容喜歡就用力分享出去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