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投訴商品有問題,卻查不到是哪一批、哪一件
‧ 倉庫庫存與系統資料常常對不起來
‧ 售後詢問保固狀態,內部還要一筆筆翻資料確認
‧ 想掌握效期、庫存量與流向,卻沒有一套清楚邏輯
其實,這些問題不是倉管不夠努力,而是缺乏一套完整的商品管理流程。
若你經營的是3C電子、設備、醫材、食品、農產或其他有保存期限或保固的商品,更不能忽視從「進貨 → 入庫 → 出貨 → 售後」的每一個環節。管理流程不清楚,就像商品沒有身分證,出了問題也找不到源頭。

傳統的商品管理方式常是「邊做邊補」,等到出現錯貨、誤出、找不到批號序號、保固無法回查等狀況時,才想辦法補資料。這樣的流程雖然「能用」,卻風險極高。
若能從一開始就建立起清楚、系統化的管理流程,不僅能讓每筆商品資訊有跡可循,還能提升效率、節省人力、降低錯誤,讓營運走得更穩更遠。
商品管理流程詳解:從進貨到出貨的5大關鍵步驟
第1步:進貨登錄 — 建立商品資料的起點
每一批貨的商品名稱、數量、單位成本、供應商資訊、進貨日,甚至是批號或序號,都應在進貨時一次建檔完成,作為整個商品生命週期的起點。
→商品就像新生兒,出生(進貨)時登記身分證,未來才能找到他去過哪裡、留下什麼紀錄。
第2步:入庫處理 — 明確定位商品的儲位與狀態
進貨後商品正式進倉,應登記存放的倉庫、儲位、批號(若有)、效期(若有)等。這一步是庫存正確的保證,也避免日後找不到商品位置或出錯貨。
→商品不只是「有進來」,還要「知道在哪裡」才算真正進倉。
第3步:出貨配貨 — 精準對應訂單與批號/序號
收到訂單後,出貨人員需從系統中勾選實際出貨商品,可依先進先出或效期最早原則出貨,並搭配序號或批號記錄,確保每一筆出貨都可追溯。
→出貨不是「抓一個一樣的」,而是「抓對那一個」!
第4步:異動記錄 — 每筆商品移動都要有依據
每次商品移動(如調撥、退貨、報廢等)都應有系統紀錄,才能做到全程可回溯。尤其是發生客訴、損壞、品質問題時,這些紀錄就是公司保護自己的最佳證據。
→每筆商品紀錄都是「保障企業權益的數位證明」。
第5步:售後管理 — 序號/批號對應售後與保固
若商品具保固,系統應能自動計算出貨日起保期限,並讓客服快速查詢序號是否在保。若出現批次問題,也能快速找到該批次商品銷售對象,做出通知或召回。
→售後不是成本,而是讓顧客「有感」的品牌加值。
用對工具,讓流程自動化、可追溯、好管理
你不需要建立一套自己寫的系統,也不需要再手動貼標籤記批號、在紙本上抄序號。一套好的雲端商品管理系統,會讓這整條流程變得更簡單:
‧ 進貨即建檔,批號/序號自動產生或匯入
‧ 出貨單可勾選序號,商品動向一目了然
‧ 支援多倉、多儲位、多批次管理
‧ 效期提醒、序號查詢、即時報表
結語:商品動向清楚,管理才安心
從商品進貨的第一天起,就該讓它「被記錄」、「被追蹤」、「被保護」。一套清楚的商品管理流程,是企業面對市場變化、應對顧客需求、守住品牌信譽的最佳基礎。尤其對有序號、批號、效期管理需求的行業而言,系統導入不是多做,而是少出錯。
A1雲端進銷存+批號(序號)管理
簡單易用的雲端進銷存系統,建置0成本,具補貨建議、安全存量不足提醒,商品成本與利潤一鍵計算。提供完整商品管理流程設計,搭配批號、序號功能,從進貨建檔、庫存控管、出貨記錄到售後管理,一站整合,全面掌控。
現在免費試用,30秒立即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