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創或小微企業的日常營運中,進銷存管理常因人力有限而出現疏漏,尤其在處理進貨發票時,若是廠商開錯金額、統編或品項,很多老闆常會面臨「要不要作廢重開」的抉擇,依據財會專家的實務建議,正確的處理方式不僅能避有效免稅務風險,也有助於維持帳務清晰。
發票錯誤的常見情況進貨發票錯誤可能包括有:
金額誤植(含稅與未稅金額不符)
統一編號或抬頭錯誤
品項或數量錯誤
發票日期不正確
這些錯誤如果未即時處理,可能導致報帳困難、進項稅額無法抵扣,甚至被國稅局認定為不實申報。
是否能自行調整金額?財會專家仍強烈建議:不得自行在帳務上調整金額以「配合」錯誤發票。這種做法雖看似方便,卻可能違反《營業稅法》第48條,導致罰鍰或補稅。企業應以發票為憑,帳務必須與實際交易一致,否則將影響財務報表的正確性與是否合法報稅。
正確處理方式:作廢重開或折讓單根據錯誤情況與發票狀態,建議處理方式如下:
尚未交付或未申報者:可直接在電子發票平台或紙本發票上註明「作廢」,並重新開立正確發票。
已交付且已申報者:需開立「折讓單」,調整原發票金額,並補開新發票。折讓單需雙方簽署用印,並保留備查資料。
超過作廢期限者:電子發票超過48小時無法直接作廢,需透過折讓+備查方式處理。
財會建議與風險控管
建立發票審核流程,由會計或財務人員確認發票正確性。
與廠商保持良好溝通,錯誤發票應即時通知並協助處理。
所有錯誤發票應妥善保存,避免銷毀,以備查驗。
若錯誤已申報,應主動向稅務機關報備,降低罰責風險。
發票錯誤絕非小事,尤其對新創企業而言,每一筆帳務都關乎資金流與報稅正確,與其冒險自行調整,還不如依規定作廢重開或開立折讓單,讓帳務透明、稅務安全,同時也讓企業穩健成長。
圖片來源:Pixabay
鼎新A1雲端進銷存+電商訂單+雲端會計,免費試用30秒快速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