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文/

經營秘技

小企業如何培養不因財報有獲利而加大投資?那些指標可參考

許多小企業老闆在管理上,除了要知道生意上的損益之餘,若有看到財報出現獲利時,有時會容易產生「可以擴大投資」的衝動,但是,單一的獲利數字往往無法全面反應出企業的財務的健康狀態,財會專家就指出,建議應從以下幾個關鍵指標進行綜合的判斷,避免因過度擴張導致資金斷鏈或產生經營上的風險:


關鍵財務指標建議

營業現金流量

即使帳面上有獲利,若營業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負,則是代表實際現金不足,有可能是應收帳款過高或存貨積壓,建議觀察「營業現金流/淨利」比率,若長期低於1,應審慎評估資金調度能力,如果有使用雲端進銷或是會計管理系統,產出相關報表後可找出端倪。

負債比率與利息保障倍數

負債比率過高,代表財務槓桿風險大,利息保障倍數(EBIT (稅前息前純益) /利息費用)則是反應償債能力。若利息保障倍數低於2,表示企業償債壓力大,就不宜貿然擴張。

存貨與應收帳款週轉率

存貨週轉率低可能代表產品滯銷;應收帳款週轉率低則表示資金回收慢,有增加壞帳風險。

這些指標能反應出營運效率與資金流動性,可納入投資決策的考量。

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

扣除資本支出後的現金流量,代表企業可自由運用的資金。

若自由現金流為負,表示企業雖然有獲利,但實際上是無餘裕可以進行新的投資。

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趨勢

長期觀察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是否穩定或成長,能夠判斷出企業是否具備持續獲利能力,

若獲利來自一次性收入或非經常性的利益,那麼就不應該視為可擴張的依據。

所以說,小企業經營者應該要跳脫「獲利即擴張」的迷思,多多透過多元的財務指標,經常進行企業體質的體檢,才能做出適當的決策,當中也很建議,可以定期與配合的會計師或財務顧問討論財報內容,並建立內部財務預測與風險評估機制,讓企業在穩健中求發展成長。


資料參考:商業周刊

圖片來源:Pixabay

鼎新A1雲端進銷存+電商訂單+雲端會計免費試用30秒快速開通!

以上內容喜歡就用力分享出去唷!